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掠过“青山”之巅,铁建人正健步走在建设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2号线的路上,踏上了新一年的征程。
呼和浩特轨道交通2号线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第一批采用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营、维护,全产业链运作的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中国铁建作为社会投资人参与建设。
面对新任务,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把“指挥棒”交给了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十六局集团经过多方权衡、最终将帅旗交到了从事地铁施工20年的全国优秀项目经理、一级建造师、教授级高工赵书银手里,并集结十八局、十九局、二十局、二十一局、电气化局的施工力量,为2号线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不怕没条件,就怕没办法”
当全线前期迁改工程都全面展开时,被称为全线最难站点的中山路站前期迁改却困难重重,施工一度停滞不前。“说难,真是难!”这句带有浓郁陕西口音的感慨来自参建单位06标项目经理何彦荣之口。
中山路站位于锡林南路十字路口南侧,位置极为特殊,该地属于呼和浩特市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地带,周边高楼林立、商户众多、施工空间狭窄、围护占地施工推进极其艰难,大型机械无法正常入场,只能使用小型机械代替作业,以至于几百吨钢筋搬运进场尤为困难。更为棘手的是,该站地下水位高,覆土5米内布设强弱电箱涵、雨水箱涵、给排水箱涵,因广场地下室基坑设有防护锚索,侵占了地连墙占地空间,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造成了巨大困难,成为地连墙成槽作业的“拦路虎”。
面对这样的困境,参建人员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努力寻求解困之法。2号线指挥长赵书银一连几天实地考察,积极向政府、相关部门、业主单位打报告寻求支持,组织工程专家优化方案。多方努力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提出“地铁先行”的思路,为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2号线带来了盼望已久的曙光。历时10个月的艰难挺进终于有了突破,开始了临时围挡施工,为主体围护施工扫清了障碍。
“不怕事艰难,
就怕心不齐”
2017年5月25日下午,内大南校区站鞭炮齐鸣、一阵欢呼,随着最后一幅地下连续墙钢筋笼缓缓入槽,74幅地下连续墙已经全部完成,成为2号线首个完成围护结构施工的站点,率先进入了主体施工阶段。此时,一旁督战的项目经理汪俊默默无语、眼圈泛红,心里五味杂陈,过往一幕幕似乎像播放纪录片花絮一样轮番在脑海掠过,有在焊花飞溅中挥汗如雨的焊工,在深夜灯光下口号嘹亮的指挥员,还有那些在风沙肆虐中忘我工作的一线工人。最令他不能忘却的还是内大南校区站试围挡的那个初冬的寒夜。
内大南校区站经过50天的协调、施工,终于完成了绿化、管线、路灯迁移及导行路修筑等工作,是首个具备实施施工围挡的站点。为了尽可能减少对周边交通的影响,试围挡选择在零点以后开始摆放水码。初冬的青城,夜里已经到了零下15摄氏度,职工们静静等待水码到场。此时,微信群里突然告急:“供货商要求必须当场付钱才能送货”。不出2分钟,满屏都是回复信息,“我有钱,让他马上送货”“我有钱”“我也有钱”……经过集资,400多个水码如期送到了现场,经过5个小时的忙碌工作终于摆放完成。这一夜经历,汪俊深刻体会了这一句古语:“人心齐,泰山移。”
“不怕路途险,就怕志不坚”
隆冬时节,青城寒意正浓,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2号线建设场面却一片繁忙景象。
2017年12月22日,随着“使命号”刀盘的徐徐转动,由中铁十六局集团地铁公司承建的内蒙古体育馆站首台盾构机顺利始发,标志着2号线正式进入盾构掘进阶段,为地下施工全面提速。
“使命号”盾构机为土压平衡盾构机,总机总长约85米,开挖直径达6.44米,由刀盘、前盾、中盾、盾尾、拼装架、螺旋机、设备桥架、后备台车等12个部分组成,负责内蒙古体育馆——内蒙古体育场站左线区间的开掘任务。左线区间全长1023.836米,沿成吉思汗大街敷设,下穿人防,之后转入气象局西巷下方,进入内蒙古体育场站。这个重达450吨的大家伙从湖南长沙出发,在运输过程中,拆分成十几个单元,历时18天抵达呼和浩特。为确保盾构机如期始发,全体参建人员对盾构机的组装调试、始发条件验收等各个环节进行了严格的管控,并结合区间实际情况制定、优化盾构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在08标项目经理宋锋的带领下,200名铁建工人在零下20摄氏度的气温下,以顽强的意志抗击风沙席卷,抵御高原严寒,日以继夜、井下奋战,仅用5天完成组装。
在建设祖国北疆的大潮中,铁建人犹如塞外草原的一支“骑兵”,正以满血的战斗力披荆斩棘、一路向前,以昂扬的斗志立身新时代,迈步新征程。在千变万化中保持定力,在千难万险中坚定信心,在千头万绪中埋头实干,优质、高效的完成建设任务,圆青城百姓一个美丽的“地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