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码头工人开工之前会装备好垫肩、护腰,尽管如此,常年的重物搬运工作还是让他们肩上的皮肤变厚、起茧。
当集装箱化的海洋运输开始起步,“机械抓手”也逐渐代替人工搬运,大大提到了运输效率。
如今,在洋山港的“无人码头”,桥吊司机和集装箱装卸的指挥人员都不见踪迹,只有各有分工的全自动化设备们充当着“搬运工”一职。
从依靠工人肩扛手提到“机械抓手”来帮忙,再到智能化运输,将于12月10日开港试运行的上海洋山港四期全自动化码头作为中国交建创新发展的典型案例,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国智造”。
掀起“码头革命”发力全自动化码头建设
当装载集装箱的船只驶入码头,集装箱先从船上被全自动化双小车桥吊抓取,再运送到中转平台,然后放置在陆地上的AGV(自动化导引小车)上,再继续去往不同的目的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在洋山港四期全自动化码头,这正是日常工作的写照。没有司机、没有工作人员穿梭其中,智能生产控制系统指挥着一切正常运转,操控员只需要坐在计算机前面发出指令指挥码头上的设备。
诚然在技术含量上有所提高,由“工人开动机器”的半自动码头到“系统指挥机器”的全自动码头,究竟能对码头的工作产生多大助力呢?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长兴分公司质量监督部经理赵双宝告诉浙江在线记者,自动化码头能够做到将效率提升30%的同时减少70%的人力,让机器取代过去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让技术帮助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作为十九大热词被50余次强调,中国交建正积极响应这一号召。
据洋山港四期全自动化码头项目总经理助理兼ECS项目经理王岩透露,中国交建所属的上海振华重工自主研发出的新一代全自动化码头装卸系统已为厦门港、青岛港等港口打造了自动化码头系统装备。
“中国制造”走出去长兴岛有处“岸桥博物馆”
白色、红色、蓝色、红白相间...长兴岛港机生产基地停靠的岸桥五彩斑斓,赵双宝告诉浙江在线记者,港机实行的是订单式生产,颜色也是其中一个可定制项。因为客户有不同的偏好,也就造就了长兴岛港机生产基地成了七彩“岸桥博物馆”。
振华重工所产的一系列粉色港机早已在韩国仁川港开始工作,还陆续会有港机产品前往悉尼、布里斯班、墨尔本等地码头。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据浙江在线记者了解,上海振华重工始终坚持“制造”与“智造”,其所产港机产品已远销海外99个国家和地区,制造的2000多台集装箱岸桥、3000多台场桥如今矗立在全球200多座港口码头上。
经过60年的国际市场历练,中国交建打出了CCCC(中国交建)、CHEC(中国港湾)、CRBC(中国路桥)、ZPMC(振华重工)等多张“金名片”,更为世界人民建设了一批连心桥、致富路、发展港、幸福城。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以“让世界更畅通、让城市更宜居、让生活更美好”为愿景的中国交建,正努力全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