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池州长江公路大桥南主桥第一片 “集聚锚钢横梁”吊装成功,首开国际先河,拉开了大桥上塔柱施工的序幕。
据悉,安徽池州长江公路全长41.2公里,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路建”)承建的池州长江公路大桥04合同段全长2.626公里,包括主跨828米斜拉桥一座、110+200+110米连续刚构桥一座、3×80+2×45米连续梁跨堤桥一座,属于典型的桥型复杂、基础多样的代表性工程。
为提升发展质量,建设品质工程,结合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特殊地域文化,池州长江公路大桥建设团队按照设计和施工高度融合的理念,提出了塔柱使用“皮肤功能混凝土”和“新型钢横梁集聚锚” 两项新技术。大桥开工三年多来,中交路建项目团队逐个攻克关键技术并成功应用,全力推进工程建设。
匠心独具 攻克“皮肤功能混凝土”施工技术
池州长江公路大桥跨江主通航孔桥为主跨828米的不对称混合梁双塔斜拉桥,南岸主塔高达243米,相当于90层楼,高耸入云。
大桥主塔“皮肤功能混凝土”采用内外层不同性能混凝土的复合技术,连续改变材料组分和结构,以消除内部组分界面,缓和界面应力,形成性质和功能梯度变化的新型非均质复合混凝土材料,从而提高塔柱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耐久性和观赏性,使结构功能性和经济性达到最优。
皮肤功能混凝土技术尚无借鉴的经验,中交路建项目团队深入开展技术创新,通过600多组配比试验、20余次工艺验证、30余次方案讨论,顺利攻克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在施工过程中,通过配备两套拌和系统,用两种搅拌工艺对黑白两种混凝土分别进行拌和,浇筑过程中用钢丝网对内外层混凝土进行分隔,采用“双布料同步浇筑”工艺、“多点平衡布料系统”同步提升振捣,创造性地解决了黑白混凝土界面处的合成、强度等级一致性、两种混凝土浇筑速率的匹配性等难题,全面提升了混凝土的力学性、抗裂性、耐久性和美观性等综合品质。
精益求精 首创“钢横梁集聚锚”施工技术
池州长江公路大桥采用国际首创的“新型钢横梁集聚锚技术”。由于钢横梁体积庞大、空间狭小、工序复杂、精度要求极高,吊装施工集“新、高、重、大、小、繁、精、难”于一体,给现场施工带来了重重挑战。
大桥钢横梁为箱形结构,单个钢横梁最大总重量达315吨,共分4块进行吊装,横梁内部空间狭窄,空间作业在160米至230米高空平台;钢箱梁结构复杂、工序繁琐,仅单个钢横梁高强螺栓数量就有10960个,拼接板248块,最大单块连接板螺栓数量为600个,单侧锚固拉杆168根、单根锚杆最重达309千克,且受主塔主筋、箍筋及钩筋影响,钢横梁锚固拉杆安装空间较为复杂,质量控制难度大;利用大型塔吊进行超高空、大吨位、大快件吊装作业,安全风险高;加之安装精度要求极高,平面位置、高程允许偏差均在2毫米之内。
面对重重挑战,中交路建项目团队超前策划、精心施工,塔柱与钢横梁两端通过高强度螺母锚固连接在混凝土塔柱内钢结构锚板上,确保整个上塔柱结构的稳定性。在钢横梁节段就位到承重架上方的钢支墩上时,现场人员各司其职,通过设置的三向调整千斤顶调位系统进行钢横梁节段平面位置及高程初步就位,待单个钢横梁形成整体后利用三向调整千斤顶进行二次精确就位,然后安装锚杆锚固系统、塔柱钢筋及模板,将钢横梁各块段在160米高空精准安装到位。
池州长江公路大桥是安徽“四纵八横”高速公路网跨越长江的关键性工程,大桥早日建成对助力国家长江经济带建设,提升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