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销售热线:18053720666     售后服务电话:4000-228-799
回到顶部

四次见面 总书记对探月工程寄予厚望

发布者:
发布时间: 2024-09-25

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此前,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任务成功后,总书记都同参研参试人员代表见面,向他们表示祝贺和慰问。

四次见面,彰显了总书记对探月工程的高度重视,对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的殷切期望。

“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

探月工程是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之一,是货真价实、名副其实的中国创造。

20年来,中国探月工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党的十八大后,一个个探月工程任务连续成功,不断刷新世界月球探测史的中国纪录——

嫦娥三号实现我国探测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总书记肯定“在人类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中刷新了中国高度”;

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和巡视,总书记点赞“率先在月背刻上了中国足迹”;

嫦娥五号采集1731克月球正面样品返回地球,总书记强调“是航天强国建设征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嫦娥六号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总书记指出“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探月工程在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工程实践、成果转化、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推动下,展示出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显著进步。

像航天这样非常尖端的科技领域,必须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从“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到“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从“继续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大自主创新工作力度”到“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

总书记指引航天人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持续攻关,不断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为人类探索宇宙空间作出更大贡献。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探月精神”

探月工程一路走来,从孙家栋、栾恩杰、欧阳自远等科技大家,到胡浩、李东、张玉花等航天骨干,一代代中国航天人攻坚克难、牺牲奉献、勇攀高峰,他们正是总书记心中的“力量所在、希望所在”。

2020年12月,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在贺电中提出了“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并要求弘扬“探月精神”。

探月精神,是中国航天人和无数科研工作者自立自强、勇攀科技高峰所铸就的伟大精神,是工程不断成功的制胜密码,是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的精神动力。

这一次,总书记再次强调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探月精神”,为加快实现航天梦凝聚精神力量。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几次见面中,总书记始终牵挂科技人才的培养,注重激发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给予亲切关怀,询问他们的工作和身体情况、生活情况;

关注创新环境,提出“要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最大限度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造”;

重视识才用才,提出“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为他们奋勇创新、脱颖而出提供舞台”;

…………

探索太空永无止境。接下来,从开展月球样品科学研究,到接续实施好深空探测等航天重大工程,都需要一代代航天人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为建设航天强国再立新功。

“空间探索是人类的共同事业”

航天事业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

四次见面,在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开放合作”的理念贯穿始终——

嫦娥三号时,提出“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嫦娥四号时,提出“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国际交流,推动大科学计划、工程和中心建设,扩大创新能力开放合作”;

嫦娥五号时,提出“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嫦娥六号时,提出“要继续敞开胸怀,深入推进多种形式的航天国际交流合作,同各国分享发展成果、完善外空治理,让航天科技成果更好造福人类”。

这是中国探月的大国担当,也是命运与共的世界情怀。

此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嫦娥”既是中国的、又属于全人类,为国际科技合作提供了广阔舞台,为全球深空探索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着眼人类前途命运,总书记指引中国深入开展外空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和平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让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成果为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策划:张晓松

主笔:黄玥 温竞华

视觉:谭谟晓 张惠慧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News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4 - 02
点击次数: 0
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他说,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
2025 - 03 - 05
点击次数: 0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习近平一我们说过,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我们过去取得的实践和理论成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面对和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但不能成为我们骄傲自满的理由,更不能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包袱。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全党同志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锐意进取,大胆探索,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2025 - 02 - 27
点击次数: 0
当前,数据已成为新型生产要素。有研究显示,数据流动量每增加10%,将带动GDP增长0.2%。更好保障数据要素安全高效流通利用,亟须进一步完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日前,《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发布,提出到2029年基本建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主体结构,初步形成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基本格局。何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如何建设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从技术架构看,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包括数据流通利用设施,以及网络设施、算力设施、安全设施。”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凝晖表示,4个设施共同支撑数据要素能够“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建设高效供给体系,支撑数据“供得出”。建设国家数据基础设施,首先得解决“数据从哪来”的问题。《指引》提出,将链接公共数据、主动公开的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以及各类高质量数据集,对社会形成统一的数据资源开放目录。数据...
2025 - 02 - 14
点击次数: 0
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接近尾声,冰雪之约在哈尔滨绽放璀璨光芒。在这场备受瞩目的体育盛会上,赛事运行保障工作以高效、专业、贴心的服务赢得了各方赞誉。从清晨到深夜,从场馆到交通枢纽,从赛场到城市角落,赛会保障人员用坚守与担当,为亚冬会默默奉献、稳稳护航。赛时出行 安全高效凌晨4点半,哈尔滨冰球馆的安保人员已准时到岗。男子冰球安检组长、哈尔滨公安局道外分局民警于效时忙碌地组织入馆人员和车辆安检。“辛苦大家看细一点,不放过任何安全隐患!”他一边叮嘱,一边仔细查看安检设备。亚冬会期间,哈尔滨冰球馆一天最多进行4场比赛,观众多达7200人次。在安保团队的建议下,场馆增建了安检大棚,增加了3个匣机、8个安检门,大大缩短了观众入场时间。赛场上,安保一丝不苟;赛场外,抵离高效有序。自亚冬会倒计时100天起,哈尔滨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便开始了紧张的筹备工作。以前占地340平方米的口岸入境大厅,拓展至1100平方米,...
关闭窗口】【打印
关注我们:
手机云网站:
分享至:
Copyright © 2020山东飞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